269 要拿奖还得我亲自来-《我翻拍真没想超过原作啊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虽说刘尚的电影在戛纳没拿到什么奖项,但这趟也不白来,他带着剧组的人认识了不少圈内的大佬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他忽然对自己下一部电影有了想法。

    距离上一部《食铁兽》已经过去了小半年。

    虽说一直在筹备新电影,但是总是推进不下去。

    刘尚一度以为自己对电影的热情消退了。

    来这后才知道,只是自己筹备的那几部电影并不是自己真正想拍的。

    这次在戛纳电影节看了那么多‘古怪’的电影,刘尚内心的创作欲再次被激发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还见到了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个作家,村上春树。

    提及这个作家,在全世界范围都是如雷贯耳的级别。

    附:村上春树,1949年1月12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,日本当代作家。

    1975年,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。1979年,凭借处女作《且听风吟》获得第23届群像新人文学奖。

    巅峰时,1987年,出版长篇《挪威的森林》,至2009年发行逾1000万册,该书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,出现了所谓的“村上春树现象“。

    被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村上春树十五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,但次次都与大奖失之交臂。

    陪跑了15年的村上春树,在每年诺贝尔奖时,都会被网友们拉出来调侃一番。

    前有小李子陪跑奥斯卡奖26年,最后终成正果。

    而陪跑了15年的村上春树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文学界的小李子”。

    刘尚前段时间看了村上春树的一篇短文,叫《烧仓房》,很喜欢里边诡谲的故事。

    他突然觉得,改编一下拍成电影应该很有搞头。

    于是,刘尚跟村上春树约见,聊了买翻拍版权的事情。

    一来刘尚的名气在日本也不小,村上春树从《饕餮》的时候就认识了刘尚这个导演。

    二来刘尚的尚元文化不差钱,买一个的翻拍版权简简单单。

    所以,刘尚和村上春树的商谈很顺利,在友好的气氛中达成了合作。

    刘尚回国后,就开始闭关改剧本。

    改到灵感枯竭的时候,他就出来转转,和其余几个编剧见见面。

    剧本的初稿和最后拍出来的电影有很大差别。

    因为从初稿到剧本围读会,再到分镜头脚本,最后剪辑,甚至有可能删戏和补拍。

    第一版的剧本初稿和电影有可能大相径庭。

    刘尚对剧本的初稿没有太高的要求,能保留村上春树里那种阶级意味就可以。

    其余都是配菜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刘尚的电影在戛纳铩羽而归的消息也在国内传开了。

    有人惋惜,有人看热闹,还有人说些风凉话。

    不过刘尚也不上网,也看不到网友们的闲话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刘尚买下村上春树版权,准备拍电影冲击电影节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
    这条新闻承接上一条刘尚的电影在戛纳失利的新闻,又上了热搜。

    吃瓜网友们又自来水:
    第(1/3)页